首只强制退市可转债谢幕。7月28日,蓝盾股份的股票和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,7月31日将正式摘牌退市。截至当日收盘,蓝盾退收盘报0.23元/股,上涨4.55%,“蓝盾转退”报26.93元/张,上涨5.91%,仍有部分资金买入。
另外,*ST搜特和搜特转债7月21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,公司股票和可转债也即将摘牌退市。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,转债市场生态已经发生变化,未来强制退市可转债数量可能增多。市场人士认为,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场规则,建立长效机制,加强可转债市场监管,促进市场健康发展。
仍有小额资金参与炒作
(资料图)
投资者维权已启动
蓝盾股份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被强制退市,因此公司股票和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。在退市整理期首日,仍有资金炒作“蓝盾转退”,开盘暴跌后被资金先后拉升、抛售两次触发交易所临时停牌。在此后的交易日里,“蓝盾转退”成交逐渐低迷,成交金额在百万元左右。但是在最后一个交易日,“蓝盾转退”成交金额突破千万元。
从“蓝盾转退”退市整理期整体表现来看,财达证券投行业务部(北京)总经理邓睿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“蓝盾转退”在退市整理期整体价格走势呈现一路下跌趋势,并未出现价格的重大波动,表现出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,不存在机构或游资等大量资金参与“蓝盾转退”的炒作,但是不排除小额资金参与其中的可能性。
而搜特转债因为正股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无退市整理期,将直接摘牌退市。据*ST搜特7月28日公告,公司已经聘请华英证券为主办券商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,办理相关事宜。
退市后,2只转债均存在违约风险,投资者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失。*ST搜特公告称,结合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,公司预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付息事项(第四年利息,票面利率为1.5%)存在违约风险。
蓝盾转债本年度原定派息日为2023年8月14日,公司需在原定派息日T-2日前将派息资金转入指定账户。*ST蓝盾公告称,公司及主办券商不具备自主完成派息的操作条件,待可转债在退市板块挂牌后办理本年度派息业务。结合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,公司存在无法如期转入派息资金的风险,因此存在可转债付息违约风险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未来这些债券的演变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发行人的财务状况、市场利率、债券流动性等。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发行人的信用状况,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。
从2家公司基本面来看,邓睿表示,依靠其自身财力完成债券本金及其利息兑付的难度较大,目前在没有可能存在重大资产重组或大量外部资金介入的预期下,对其完成转债本息兑付持消极态度。但蓝盾股份因此前存在信披违法被证监会行政处罚,可以就此寻求证券诉讼,挽回部分损失。
蓝盾股份2022年8月18日曾公告,因公司信披违法违规,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证监会的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。据公开信息,陆续已有多批投资者对公司提起诉讼,并获得成渝金融法院立案。7月26日,最新一批诉讼已获法院正式立案。
建立长效机制
进一步规范可转债市场
随着可转债强制退市的出现,市场生态发生变化,相关制度规则逐渐完善。如6月份,深交所先后发布《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退市整理期间交易安排的通知》《关于完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》,明确可转债退市整理期间的交易安排以及投资者门槛;全国股转中心发布《退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规定》,明确退市可转债挂牌、转让、转股、回售、赎回、付息、本息兑付等业务。
邓睿认为,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,后续退市可转债大概率将会增多,这对于监管部门也是一个新课题。培养投资者基于可转债质量的理性投资理念、引导可转债市场回归合理估值、强化可转债主体信披质量、优化信用评级监测将会是监管机构的重点。
田利辉表示,后续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完善监管制度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、加强交易监管、加强风险防范以及加强合作协调等方面,进一步加强对可转债市场的监管,保障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。